首页>热点 > 专访 > > 正文

陈文丰: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是国家高新区“十三五”发展主线

2015-12-07 11:45:08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郭涛 评论:0
导语:“创新创业生态的本质是创新创业的环境,‘十三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主线是建设创新创业生态,所有工作的着力点都要突出创新创业生态对其他工作的引领、支持和带动作用。”站在“十二五”与“十三五”交汇的节点,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经理、合伙人陈文丰

   “创新创业生态的本质是创新创业的环境,‘十三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主线是建设创新创业生态,所有工作的着力点都要突出创新创业生态对其他工作的引领、支持和带动作用。”站在“十二五”与“十三五”交汇的节点,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经理、合伙人陈文丰畅谈自己对国家高新区在新起点的发展思考。

  回归创新创业本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大繁荣》一书所述两个观点值得我们关注。这两个观点与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以及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密切相关。”陈文丰介绍,该书第一个观点是,繁荣既有物质层面的经济增长,也有非物质层面的、对兴盛生活的人生体验。第二个观点是,活力主义价值观引领繁荣。繁荣源自于经济的活力,由价值观引领的大众创新才是国家繁荣的关键,大范围的创新活力只能由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即活力主义价值观。

  在陈文丰看来,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不能依赖于传统的投资和重大项目,而需要转换到大众的深度参与中来。另外,国家繁荣来自于活力经济,而20多年的发展成就表明,中国活力经济的最佳实践地、最重要力量就是国家高新区。国家繁荣崛起的主体,来自基于大众的、自下而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种大范围的爆发只能由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创业文化)引领,只能来源于创新创业生态。

  回顾国家高新区的历史,1988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其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期。第一个发展期从1991年国务院大规模批复26家国家高新区开始,到2001年在武汉召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第二个发展期从武汉会议提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战略”开始,到“十三五”前期。

  陈文丰认为,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发展期是初创期,核心解决的是“点火”和战略布局的问题。第二个发展期是“二次创业”时期,解决的是发展模式转变的问题,其标志是“五个转变”和“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眼下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将是第三个发展期,国家高新区的主要思路是“回归本源,创新创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把握“率先”方向“分类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新区肩负经济与创新的双重功能,既要成为中高速增长的稳定剂,也要‘又高又新’、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陈文丰将其具体内涵总结为三点:

  第一是率先发展。要在全国率先转型升级,成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稳定剂和排头兵,巩固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发展中的高端引领作用。

  第二是创新发展。要探索适合新经济、新常态、新形势下的创新驱动路径与模式,形成新的发展范式,为全国其他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第三是高端发展。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最新、最高、最优的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

  在陈文丰看来,把握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方向,还要厘清各个国家高新区的优势,有重点地去发展。

  陈文丰介绍,2006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中关村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6个国家高新区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工作。2008年,科技部发布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随后几年共有22家园区推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2010年,科技部发布了《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正式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双创’大力推进的新时期,如何推动不同区位、不同资源禀赋的园区探索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同路径,塑造不同高新区的独特区域个性,是我们重点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陈文丰建议,将全国高新区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科教资源密集、沿海沿边开放、旅游文化丰富、新兴工业基地、资源性城市(老工业基地)、先进县域经济、军民深度融合等七类。每类园区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产业组织方式”VS“创新创业生态”

  当前我国面临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重要关口。国家高新区在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上必须实现转变,才能稳妥应对当前经济下滑、效率下降的局面。

  陈文丰认为,应该重点围绕六个路径实现转变:第一,产业理念从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转变;第二,招商重点从重大项目向科技招商、平台招商转变;第三,科技创新从跟随到原创、跟随并重转变,创新主体从精英创新创业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变;第四,园区空间从产业融合向产业社区、知识社区、众创空间、虚拟空间的延伸与整合转变;第五,产业组织从以政府主导为主向更加市场化、社会化、平台化转变;第六,体制改革从侧重经济、科技改革向侧重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等综合性改革转变。

  在陈文丰看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关键是如何体现“生态性”,具体要求是主体协同、要素聚合、环境友好、机制健全。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协同创新,人才、技术、资本之间聚合发展,尊重创新、崇尚创业的文化和氛围比较浓郁,各种推进创新创业的机制比较健全。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尊重市场的行为,当政府与市场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政府要‘退后半步’,跟着市场玩儿。”陈文丰幽默地说。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bet365官网地址、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bet365官网地址、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